從教育源頭看心靈教育的承傳

若從中國歷史看教育源頭,教育或只是一場人類求生的肉搏戰,提供技藝教學讓學員增加生存機會。古代家庭教育讓下一代學習生存方法,及後因經濟發展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,不再局限於農村,是故家庭或部落的教育演變成由專業導師提供教學。先秦諸子百家有其門生,門生透過專業導師學習技藝,但技藝以外,導師對政治及生命的見解影響著門生,結果產生了心靈教育。心靈指人類對自我想法、自我行為及自我感覺所帶來的精神框架,並由此框架確立自我生命的價值。 [ 閱讀全文… ]

人性本善與人性本惡

人性指人類本性,中國蒙書《三字經》言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」,乃將人性定義為每個人初生之時皆心性善良,雖人類性情本來相近,但因習性帶來人與人之間在心態上的差異,而習性指後天構成的生活習氣。荀子則在〈性惡篇〉言「人之性惡,其善者僞也」,是故人性本惡,善良只是後天假裝而成。但古人對人性的分析是否代表正確無誤?甚麼是善?甚麼是惡? [ 閱讀全文… ]

快樂學習與客觀現實

我們都期望下一代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,令子女往後會有著穩定未來。但隨社會演變,教育資源分配競爭越趨激烈,「名校」的需要越來越大。在僧多粥少情況下,令升讀名校倍增困難,坊間並開始重視「升學面試」,針對面試提供各式各樣的訓練。 [ 閱讀全文… ]

口語溝通的重要性

什麼是教學?一群學生乖乖坐在老師面前聽課,就代表一幅意識正面的教學影像?但一個學生在學校階段不斷「聽」,走進社會工作卻講求「說」,若教學中忽視了學生的口語溝通能力,是有機會影響一個人往後投身社會時的表現。筆者亦遇過不少名牌學校畢業,但口語能力弱的人,對工作所帶來負面影響。 [ 閱讀全文… ]

「學生犯錯」與「教育方法」

教育的根本是甚麼?在公開試謀求高分或是升讀名牌大學?還是將學生(我們稱為未來社會棟樑)培育成像我們一樣的迷失者?在職場弄以手段﹑在政壇弄以欺詐?一個學生在考試考取高分,只代表在考試遊戲之中熟習遊戲規則,非代表實際應用或操作,更不代表一個人最珍貴的東西,就是「個人人格」。若顏回先生輪迴生於現世,沒遇到孔子的知遇,他的堅持能否被紅塵所了解? [ 閱讀全文…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