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從中國歷史看教育源頭,教育或只是一場人類求生的肉搏戰,提供技藝教學讓學員增加生存機會。古代家庭教育讓下一代學習生存方法,及後因經濟發展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,不再局限於農村,是故家庭或部落的教育演變成由專業導師提供教學。先秦諸子百家有其門生,門生透過專業導師學習技藝,但技藝以外,導師對政治及生命的見解影響著門生,結果產生了心靈教育。心靈指人類對自我想法、自我行為及自我感覺所帶來的精神框架,並由此框架確立自我生命的價值。

直到今天因「強迫性教育」盛行,教育直接介入每個人的成長並成為必經階段,同樣學校需提供技藝教學讓學生在投入社會時得到「求生技能」,並建立了學校、學生及家長的三角利益掛鉤關係。古代教育主要由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導師,現今教育為「機械式運作」,中小學教育由學校及家長主導,學生只能被動地在制度中生存,以至大專教育中也缺乏對導師的選擇權。

過去心靈教育的承傳從導師建立,今天主要由四種模式承傳,一是具宗教背景學校提供教義教育,二是由老師透過遊擊模式個別隨機施教,三是家長為子女予以心靈指導,四是學生自我學習心靈智慧。此外部份「心靈」有問題的學生,多被轉向心理輔導層面,由社工處理學生的特殊情況。古代與現代在教育上的分別,主要在於「權力」,過去的權力關係為導師與學生處於平等,今天則為學校與家長處於平等,學生處於被動位置,失去選擇的權力,結果讓心靈教育沒法被重視,學校以成績、數據、名譽及生存(減少投訴)作為首要教育指標,個人人格只是次等。

由於教育模式轉變,過去導師與學生之間的長期緊密師生傳承關係,今天被強迫性教育及學校制度所淹沒,從古代的導師主導演變成今天的課程主導,心靈教育由此處於弱勢。主因在心靈教育非知識性及層遞性的東西,較難以「課程」姿勢去傳承,從例子去解釋,一位大學生在心靈的見解(境界)隨時不及一位小學生,因直觀在心靈教育中佔有重要地位。而心靈教育的重要,在於讓人類除了學習生存以外,同時感受到活著的趣味,所謂趣味,就是指處於荒謬之中,仍能存在對良知的追求及實踐,為短暫生命建立無憾的人生。

– Sylvian Kuok 重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