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是甚麼?在華人慣常思維之中,會將「老師」定義為表面上具高尚道德人格,卻不擅賺錢(不設實際)的職業。或從另一個角度,教育對華人來說,可算是為子女帶來文憑的機器,因子女需要文憑才得以在社會謀生,故家長尊重學校的老師,期望老師在專業技能(學科)上培育其子女,於考試爭取佳績,最終目標是得到可穩定地賺錢的技能,而不是透過老師學習良知與德行。

而現今教育最大弊病,在於沒有釐清智慧(wisdom)與知識(knowledge)的分別,一般情況任何一位老師都能夠傳授知識,知識是根據經驗而建立的學問,所謂「學問」表面上具有理性論據,但像地球上任何物質一樣,尤以金屬氧化為例,金屬表面是不會永恆不變,反隨時空交集產生氧化現象,就像「學問」是沒有永恆不變的真理,只代表特定時空產生的規律。

學校推崇可量化(可看到)的知識,卻不敢對非量化(看不到)的智慧過於接近。簡單來說,智慧是批判既有知識的工具,智慧是從直觀而來的判斷,另智慧也是人類得以反省錯失的溪徑。現存學校制度受困於「利益關係」,沒法將智慧與知識並存,重知識輕智慧,結果局限了華人社會在思維及意識方面的發展,結果令對立面越趨激烈,因智慧正是化解矛盾(二元對立)的良藥。

若教育與科技相遇,是否可讓教育帶來智慧?現存學校制度的困窘在利益交錯的關係,故影響教育理念的發展。相對來說,科技(如互聯網、雲端、送貨無人機、三維打印等)正在另一個空間建立硬件配套,為學生走出學校作準備,透過科技建立以學生利益作為主導的教育空間,從而打破過去由學校、家長及政府主導的教育制度,甚至打破舊有文憑學制,建立全新的教育體制。

– Sylvian Kuok 重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