悟道瞬間很多時候是突然其來的閃爍﹐修行者會發覺苦苦追尋的東西﹐原來一直放在自己身上。從另一個角度﹐西方人因宗教習慣讓內心覺得「十三」為不祥﹐另中國人因諧音令心理上討厭「四」這個數字。所謂悟道﹐指你會突然豁然開朗﹐明白「十三」或「四」都只是人類因心理習慣影響了現實行為﹐文字符號本是外在概念﹐與「現實」無關。所謂悟道﹐指你會突然明白﹐人類的生命是充斥著迷信﹐包括非理性地相信「文字符號」的必然性﹐因心理習慣影響了自在生活。

修讀一個佛學學位﹐是否能令一個人悟道?相對來說﹐修讀一個神學學位﹐是否能令一個人感受神的存在?這個就是現今時代其中一個通病﹐將大部份東西學術化或知識化﹐透過「標籤(Lable)/定義(Definition)」將生命規範化。大部份聖者(Saint)都是先尋訪當世名師﹐卻因自身領悟超越當世名師﹐最後只能靠「自學」去成材﹐自學就是教育的關鍵。但問題在於﹐一位聖者(Saint)為何不會因遇到當世名師而停步?原因就在於透過自身的認知﹐非靠學術(知識)的專業認證而來。坦然﹐一位修行者可以完全不靠大學(學術)體系去修行﹐也可完全不靠任何世俗的專業認證。但﹐卻要帶著「心」去走!

佛法也好﹑道家的道法也好﹐其中有一個境界﹐就是「你與我本來一體」﹐即你等於我﹑我也等於你。在法(Dharma)的思考上﹐「你」與「我」是最重要的情感(或所謂理智)的芥蒂﹐明明你就是你﹐我就是我﹐根本沒可能等同一樣。這也是二千多年前聖法(Dharma)令人難以理解的原因之一﹐也是教外別傳「禪宗」最想追尋的所謂悟境﹐即嘗試突破典型邏輯的規限。智慧分兩種﹐一種由文字符號帶來的認知﹐另一種由自我感覺帶來的認知﹐而「你我一體」這概念卻是由外入內﹐試圖突破符號走入直觀。而同樣﹐人類其中最執著的就是「我(Myself)」的存在感﹐卻輕視「你(Yourself)」的他者(The Other)感覺。

聖嚴也好﹑覺光﹑衍陽也好﹐離世本是正常﹐人類不死才是可怕。而「悼念」本身是違背佛法﹐一切皆因果﹐悼念在情感﹐情感即「心流」一種﹐當心流氾濫而失「定」﹐無定而失智。簡單來說﹐身在迷局而不知迷﹐將佛法「人云亦云」﹐失去法(Dharma)的自主性﹐演變成他者(The Other)的佛法。悼念追思的對立即害怕遺忘﹐從而構成二元對立。痛苦源於執著﹐執著一切的有為法。「你」與「我」本來一體﹐你生也是我生﹐你死也是我死。悼念「你」﹐也等於悼念「我」﹐一切如夢幻泡影。

– Sylvian Kuok 重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