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世界有永恒不變的教科書,其所指引的只是人類骯髒史,否定變化的可能。正如人心不會永遠的善及永遠的惡,時刻都在搖擺選擇之中,用以雕琢心靈寶石。心靈教育非死寂教條,而是能夠在變化不定的內外環境中,追尋不變而變的哲學。根本道理為「不變的一」,但會隨時空契機「以一變十」。然而現今教育風氣卻喜歡本末倒置,重視「一」與「十」,卻沒有「變」。

「變」是透過觀察變化了解事物的規律,而規律並不是永恆不變,只屬某個時空契合時所產生的現象。變在心靈教育可以是一種方法論,以一變十,以十會一,讓導師在指導心靈智慧時有更多空間,給予學生自由思考而不忘本。宗教學校的心靈教育提供單一教義,學生只能被迫接受單一的宗教教育而沒選擇餘地,心靈教育淪為宗教消費場所,隨機地培植新生信徒。

甚麼是心靈教育?或許是放下「相信」迷思,讓人類能夠建立「思辨」心靈。嘗以一例說明,佛教術語是可以詮釋基督教教義,基督教術語可以詮釋佛教教義,語言是一種外在配套,當不再以「相信佛」或「相信基督」作為心靈教學的方法,人類得以走出語言陷阱,重新了解到心靈是超越宗教,而且是具有價值的學習對象,明白人類在物質以外,同時存在心靈智慧的追求。

心靈是否有價值?一個人的技藝不論怎高強,當沒有心靈教育的啟發,就好像沒有陽光與水份的植物,只剩下枯槁的頑木。「頑木」指冥頑不靈的心態,只相信自己能看到的乾枯樹幹,卻不願嘗試選擇變通,學習汲取陽光與水份,成為一株健康成長的大樹。而現今教育風氣是讓學生學會冥頑不靈還是靈活變通?或學生並沒有選擇權,只剩下利益交錯的教育制度。

– Sylvian Kuok 重華